第六十二章 最后(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254 字 2021-09-12

台湾省是从1906年开始引进种植金鸡纳树,种植经验比较丰富,这次把相关种植生产扩大到闽粤桂三省的时候,就是从台湾调回来了不少有这类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农民,此外日本也有几位农业专家因此奔赴广西工作。

援助越南革命,并不是中国一家之事,朝鲜、日本也都有向越南派出志愿军,只是因为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在林淮唐建议下干脆都由方声洞统一负责领导。

越南的革命更能凸显出东亚联盟理事会的重要性,朝鲜、日本虽然也有参加对俄援助,但那毕竟是联盟之外的事务,除中国以外的东亚国家参与度都不高,不像越南,支持其革命算得上是中朝日三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如果不是龙州送来的金鸡纳霜,我之前在西贡的时候就病死在路上了。”

黎鸿风也常和张皮绠谈起这些事情,他讲广西话的时候给张皮绠的感觉就是一个完全的中国人,不过根据地里也有很多一点中国话都听不懂的老挝人、越南人,这点没有妨碍他们和张皮绠的合作,也没有妨碍革命的推进。

张皮绠用粉笔在树桩做成的木板上画图写字,他教课很仔细,不仅教游击队的战士如何操作和保养这些轻型迫击炮,也手把手教他们在山地作战中如何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调整战位和打击方向,同时怎么躲避开敌人的火力压制。

张皮绠说道:“如果要出击奠边府,我们还是需要准备更多粮食、马料和盐,以粮食计算,游击队员一天用粮0.75公斤的标准,我们要准备一万人30天作战所需的粮食。”

除了中国的援助以外,剩下的部分就要根据地自筹。越南民工大多体型瘦小,营养差,一个男子步行背粮不过30公斤,待他将粮食运到前线,自己在路上就吃掉一半。在越北,一旦脱离中国边境,越军作战时背粮跟进的民工人数几乎相等于开往前线的正规军人数。

“筹粮我们自己来解决,只是麻袋需要中国方面援助一些。”黎鸿风解释说,“粮食根据地自己可以种出来,秋收后我们就大举出击,粮食问题不会很大。根据地的问题是自产布料的能力很差,像麻袋到时候作战少说也要上万条吧。”

“麻袋运输起来比较容易,肯定没问题。”张皮绠道。

中方还可以使用贯通中越两国的滔滔藤条江水进行运输,越方有小船百余只,顺水而下可以直抵老挝越南边界,用船运粮比马驮人背的效率要高多了。但中国地处藤条江上游,水浅船只不足;越方只有小船百来只,无处寻觅新船。

中越双方商议的结果是,将水运作为运粮的主要方式,中国一侧的山岭之中长竹遍野,可以砍下来捆扎竹排。考虑到竹排运输有去无回,中方作出决定,安排经费购造1000个竹排,向老挝方向运送粮食。从巴丹至莱州有一河段处于峡谷之中,水中有礁石阻碍航道,滇南驻军还派出工兵顺河而下,炸除了礁石。

张皮绠就准备等秋收以后气候适当的时候发起进攻,他给黎鸿风制订的具体作战部署是:先以游击队主力军配合一部进驻老挝的越军正规部队攻取整个莱州地区,然后进军老挝境内的上寮。这是主要作战方向。同时以次要兵力攻打中寮,以少量牵制性的小股兵力进至下寮,造成南北夹击上寮之势。

莱州以南75公里处的奠边府,就是通往老挝和越南的咽喉要道,是西北的一扇大门。它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8公里,四面为高山所围,山上长满树木,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印支殖民地军想要保住上寮,到时候就一定会调动主力部队进驻奠边府,以及位于奠边府周边西南老挝境内的孟溪、孟夸,建立起连结上寮和奠边府的南乌江防线。

“到时候敌人一定来得十分仓促。”张皮绠一边用粉笔在木板上作图,一边向黎鸿风分析,“这就给了我们调增兵力,包围奠边府,歼灭印支当局一支主力军的机会,越北的正规军大部队也可以趁机解放河内,整个北部地区都会因此彻底解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