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教育令(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133 字 2021-09-05

林淮唐对国际合作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中国需要法国的专家团,也需要日本派来的大量中层和基层技术人员。毕竟不管中国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有多快,受高等教育的人群规模实在太小,这不是扫盲班就能解决的问题。

即便中央革命政府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接着推广标准汉字和拼音系统的机会,进行着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规模的扫盲运动,可是认识一些基本汉字并不代表着这部分国民就能够立刻成为可以参与进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近代重工业工厂的优质劳动力。

在认识一部分基本汉字的基础上,接着还要接受小学以来的种种教育,灌输入现代民族和国家的观念,理解近代工业的时间标准、工作理念……林林总总,绝非短时间内可以一气呵成,毕竟就算是按照现在中国实行的小学五年制教育模式,到1920年,绝大部分省份甚至连第一批小学生都还没有成规模的毕业。

但是,中央革命政府也不可能就这样干等下去。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也是这时期中国教育体系的一大特点。不仅是大学这样的高等院校如此,就算是小学也包含了大量的实习内容,同时企业、公司、商店、工厂和农场里,每周也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开办夜校、速成班这类组织和活动。

这个过程里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不是少数,学习要占用生产的时间,直接就会导致原定的生产计划必须降低计划的效率和延长计划的时间,更何况要让劳动者,不论是工人还是农民来参加这些学习活动,本身政府也要给出真金实银的物质奖励来,光是靠党员去宣传、去鼓励完全不够。

物质奖励虽然很少,一般就只是来上课的人可以管顿饭,有时候甚至连这样的一顿饭都很少,只是发个馒头而已。可每时每日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加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更何况教师、教具、教室要花的钱,还要更多。

教室还好,最不济的情况露天也可以解决,没有条凳大家就直接坐在地上。教具的话,黑板、粉笔是小问题,条件艰苦都能设法从简解决,问题是教科书,就算再从简,使用最差的纸张和油墨去印刷,也要占据全国出版社的大量印刷设备,即便如此,到最后还需要通过东亚联盟理事会的渠道,花费了大量资金向日本委托了一系列的印刷项目,才勉强能够解决。

至于教师,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到1920年,全中国接受过高小教育的国民数量还是太少,其中大部分人也都有自己相应的科研和生产任务,即便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晚上到夜校去做兼职,且不说这会大大影响这部分人的正常工作安排,即便勉强去做,也还是填补不上全国师资力量的严重缺口。

就是在这样最不得已的情况下,林淮唐才只好向日本和朝鲜借调了大批的教师人员——清末民初的动荡对中国的建设影响实在太大,就连朝鲜靠着日本殖民时期为了掠夺资源进行的一点点建设,在教育的师资队伍方面,按比例来算的话都比中国要强。

中国有解放朝鲜这血盟的友谊,对日本,日本执政的社会党政府也是接受了中国的大量帮助才夺取政权,但亲兄弟明算账,东亚联盟理事会不是一个中国拿来把日本、朝鲜变成傀儡国、卫星国的机构,现阶段它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的组织而已,从日朝两国请来大批教师,一样要花钱。

实际上由于日本教师阶层的生活收入水平,一般而言都比中国的同行要高一些,能够让日本派往中国支援的教师,全部按照中国教师的平均薪资水平支付薪水,就算是中国和日本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国际主义友谊的体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