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东亚汉字(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276 字 2021-08-16

《联盟条约》并没有规定中朝日越,甚至包括将来可能加入联盟的缅甸、马来亚、婆罗洲、菲律宾等国具体的联盟组织形式。

就现在来看,除了边境开放和四国的执政党之间组织了一个社会党联盟理事会作为协调机关以外,还看不到更多具有实质意义的联合举措。

但不少中央报纸上,也有刊登一些联盟方案,这无疑是来自林淮唐的放风。

这些联盟方案种类繁多,花样百出,有的主张东亚社会党联盟今后应该发展成一体化的联盟社会党,有的方案则强调现阶段的通讯技术还难以支持一党跨海执政,倾向于长期保持社会党联盟理事会,将其作为一个类似于海牙会议的国际间国别合作组织。

对于“东亚公社共和国联盟”的讨论,那就更多了。

相当多意见都倾向于“东亚公社共和国联盟”的一体化程度,保持在像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这样的水平,主要在军事和外交上达成攻守同盟;也有人则重新拿出当年孙先生、康有为和宫崎滔天主张过的大亚细亚主义合邦论,认为中日朝越之间应该建立一个接近于德意志邦联的共同体,在经济上互补互助,外交上则相互让渡一部分主权,形成一致的外交政策。

具体的讨论和意见的分歧都相当多,东亚公社共和国联盟是要作为国际间的国别组织,还是作为带有国家性质的邦联组织?经济方面,如果开发国界线,允许人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那么联盟的成员国要不要采取一致的财政政策?

更核心的军事和外交方面,联盟成员国的军队之间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协调合作?仅靠一个林淮唐设想的参谋联席会议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吗?武器装备的方面,联盟成员国的军队要不要采取统一的武器和弹药标准?在军事科技的发展方面,联盟各成员国是要独立自主发展军事科技,还是要扬长避短各自攻克一个专长的领域?

《联盟条约》只是一份框架性的协议,仅仅表示了四国之间追求一体化的普遍愿望和共识,对这么多的核心问题并没有做出唯一的解答,也还没有给出硬性的政策,但可以预期到,五六年以后,当1925年正式确认《联盟条约》的时候,四国间的一体化程度肯定会有很大提高。

在更久远的将来,东亚公社共和国将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那就是连林淮唐也不能提前设想的事情了。

“阁下,看,是日本学生。”片冈七郎努了努嘴,在军港另一面,一艘客轮也停靠到岸,几十名穿着立领制服的日本学生背着厚重的包袱缓缓走下船来。

大连联合海军指挥学院有“联合”两个字在,意味着学校的学生不仅包括中国人,也有日本人、朝鲜人和越南人,学校的老师来源同样五花八门,主要是中国籍的教师和日本籍的教师。

东乡平八郎垂下眼睑,他也看过几册联合海军学院的教材,课本内容全部都是使用简化汉字,对他这种深谙汉学的日本人来说阅读起来倒是一点障碍都没有。

朝鲜、日本、越南三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能熟练使用汉字,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没有太大问题。日本虽然也用平假名、片假名,但在1919年的日语里面假名使用频率其实还不算高,特别是公务类、教育类和科研类的文牍,除少数语气词以外,几乎很少会用到假名,80%以上的内容还是直接使用汉字。

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日本直到二战以后经过昭和时代的几次公用文、法令用语和外来语改革以后,假名在新闻和公文中使用频率才开始大规模上升,并最终使得日本人使用的书面语言和中文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副模样。

在1919年,日本的书面语言则和中国的书面语言差别很小,就算在另一个世界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时候,裕仁颁布的日本投降诏书还是除语气助词使用假名以外,全文都用汉字,不懂日语的中国人也可以轻易通读下来全文。

至于朝鲜和越南,这两国知识分子阶层同样都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书面语言,普通老百姓则泰半是文盲,本来就不懂得朝鲜谚文和越南字喃的书面语言,将来在扫盲运动里学会汉语的书面语言就行。

所以汉语书面语言,当仁不让要成为联盟的第一官方语言。

统一的书面语言,也是将来东亚公社共和国联盟走向一体化进程的基石之一。至于口头语言,就算是中国内部普通话的普及恐怕也还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并不急于一时,只要书面语言统一,口头语言是会自动趋向一致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