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失我祁连山(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2644 字 2021-06-17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虽然这首匈奴民歌广为流传,但真正走进祁连山的人并不多,海拔4000多米的冰川高山气候多变,横在河西走廊之前,成为红军进军西北的第一道阻碍。

西汉伊始,开列四郡,铺陈丝路,救赎了纷乱的西部边陲,此后的关隘在寂静中守护远方。战马嘶叫,红军官兵多穿着双层棉衣,可还是有数百名战士被冻伤,前后有三十人被冻死。

长鬃垂颈的白马踏向西域,越往西行,天气越冷,土地也越荒凉,风沙也更密集。直到西征兵团的队伍在一片风沙中接近罗布泊流域后,水草才变得逐渐茂盛起来。

此时的罗布泊流域远未及干涸的地步,还并非什么可怕的人类禁区。十几年前斯文赫定的探险队,就已经在罗布泊流域发现了楼兰古城的遗址,但在今后,这漫天黄沙所掩盖的西域历史肯定是将由中国人自己来挖掘了。

新疆地区的考古和文物保存工作,肯定也会比较历史上的情况有极大好转。

西征兵团三个师两万多人的队伍,仅靠一条清朝时由甘肃通往新疆的驿道维持后勤,驿道路面不平,有的路段过于狭窄,很不适合于源源而来的军事物资运输,更不适合大军的快速行军挺进。

所以胡景翼很干脆地把部队分成数个梯队朝新疆进军,又从第一骑兵师的两个团中挑选基干的骑兵部队二千人,配合上甘肃本地支前民工的八百多辆大车,就敢冒险朝迪化突袭。

一方面是胡景翼相信兵贵神速,在交通道路条件的限制下,西征兵团要在短时间内兵临迪化城下也唯有采取轻兵冒进的战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熟悉新疆军队情况的邓宝珊等人,都断言新疆军队颟顸不堪,武器装备和作战训练都大大落后于关内军队,所以两千红军只要战术运用得到,完全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邓宝珊也骑在第二次胶东战役时缴获的东洋大马背上,马鞭遥指,自信道:“清末时新疆新军比起关内地区的新军来说,差距还不大。但自从杨增新受袁世凯指使,在新疆极力排斥异己,把军校生和革命党人全部赶出新疆以后,新疆新军的战斗力就大不如前。红军在国战战场上都没有怕过东洋兵,更何况是他杨增新手下一帮巡防营呢!”

本来按胡景翼的习惯,红军千里奔袭迪化肯定是要昼伏夜出的。但熟悉新疆情况的邓宝珊,很快就提出新疆省昼夜温差极大的问题,同时邓宝珊又指出了在哈密和迪化之间渺无人烟,红军要么不被新疆省军发现踪迹,要么即便采取昼伏夜出的行军办法,这么大一支军队出现在无人区的荒漠里,也不可能不被发现。

邓宝珊胆子极大,或者说当年这群敢于西出阳关讨生活的人都有惊人的胆魄,这一点,就连向来善于乱中取胜的胡景翼也深为佩服。

这样,红军马不停蹄日夜朝着迪化方向急行军,而新疆方面由于杨飞霞反对和中央开战、抗拒红军入疆,所以杨增新只能派出新疆新军中战斗力较弱的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三个师实际上共计不足四千兵力的部队,朝哈密方向前进,准备封闭阳关。

战斗力较强的新疆陆军独立第一师则被杨增新留下作为迪化的卫戍部队,同时还要小心盯住西面伊犁一带的边防军。

新疆省军的这三个师名为师,实际兵力则连红军一个团的规模都没有,武器装备和训练素养方面就差的更远了,实际上和清末时新疆的巡防营等防军没有本质性的差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