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克伦斯基(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2655 字 2021-06-13

圣彼得堡的二月将近,1月22日的血腥星期日周年纪念之际,形势不出刘静人的意料之外,有数万名工人进行了罢工并在彼得格勒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在沙皇俄国崛起的时候,锐意革新的彼得大帝从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地区引进了许多德意志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帮助俄国建立起了近代化的社会制度,所以德国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也相当深远。

例如圣彼得堡的名字,即同德语渊源很深。只是大战爆发以后,俄国人的厌德心理日益抬升,正如英国王室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也是来自于德意志地区的王族,战争爆发以后英国王室为安抚民心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俄国则把彼得堡这个德语风格的城市名称改为了俄语风格的彼得格勒。

傍晚时分,刘静人正从电报局返回公使馆,他走近涅瓦河边,停步极目一望,河湾远处寒气迷蒙,忽然间出现一道深红的霞光,横亘在昏暗的天穹里。夜幕罩在城市上空,沿河广袤的原野因冻雪而膨胀起来,染着最后一线阳光,整个闪烁在不计其数的银色霜针中。

这个春天的俄罗斯实在冷得吓人……

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摄氏度……疲惫的马、奔走的人,全散发着热气。微小的声响也能使凝滞的空气震颤起来,两岸房屋冒出无数烟柱,像巨人般冲上寒空,一路上互相缠绕着,仿佛旧房上又出现了新房,半空展现出一个新的城市。

“不知道杜马会议现在到底在谈些什么事情。”

北京的中央革命政府在这几天接连向刘静人打来电报,里面不仅要求他暂时不要卸任,而且还命令刘静人务必注意收集彼得格勒和俄国政府及国家杜马会议上的一切线索情报,每天都要和北京方面维持联系,发两次电报通报俄国方面的政治局势。

刘静人不知道为什么北京这么重视彼得格勒的局势,但他觉得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很明显俄国形势扑朔迷离,就连他这个外国人在彼得格勒街头上都能感觉到暗流涌动的沉重压力,何况是俄罗斯本国人呢?一种风暴前的宁静遍布整座城市,恐怕最迟一两个月间俄国就将发生重大变故。

中央能注意到这点,看来一定是新政府还有其他的情报搜集渠道。

“克伦斯基先生什么时候上门?”

刘静人问了问他身旁的外交参赞,俄国杜马会议上的风云人物亚历山大·克伦斯基作为主张为小农分田的社会革命党领袖之一,当然也很关注中国自两年前就开始大规模推行的土地革命政策。

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克伦斯基便时常拜访刘静人,向他询问关于中国革命的具体细节。只是刘静人作为一名前清遗留下来的旧官僚,对于同外国人特别是外国政治家交往的问题极为谨慎,所以每次他都把自己和克伦斯基的谈话记录完整发回国内,向外交部报告备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