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颐和园(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187 字 2021-04-07

颐和园。

社会党的中央执委会进京以后,林淮唐原本是建议大家以铁狮子胡同一号的总统府为临时驻地。但由于京师动乱的影响,复辟军和总统府卫队的一场激战,将总统府原有房屋建筑严重毁损,在庭院房屋修复好以前,便不太适合办公了。

倒是颐和园,因为宗社党被一网打尽,溥仪也已在乱局中身死的缘故,偌大的颐和园被空置了出来,中央委员们便纷纷提出将执委会办公场所定在颐和园里的建议。

林淮唐自己是不太喜欢搬进这座帝王园林的,按他的话来讲,那就是“颐和园系满洲君主以民脂民膏造就之大监狱,于共和时代自当开放为一民众公园,还之于国民,其余用途均不属合理”。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包括万寿山、昆明湖,方圆16里,占地4350亩,其中昆明湖水域占四分之三,以万寿山为主的陆地占四分之一,规模宏伟,景色秀丽。

辽代以前,万寿山只不过是高粱河畔的一座小山。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最早盖起了金山行宫。金章宗完颜璟又把玉泉诸水引至金山脚下,取名金水池,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

元时兴槽运,先后两次命都水监郭守敬引玉泉诸水至瓮山脚下,并将金水池疏浚扩展为北京西郊大水库,先后易名为瓮山泊和大泊湖,俗称西湖和西海子。又将所挖西湖之土运上瓮山,使瓮山更高,西湖更大,才成为真正山高水阔的风景胜地。

明代正德皇帝在大泊湖建起了好山园行宫,将瓮山改名金山,大泊湖改名金海,总称好山园,俗名西湖景。至乾隆时,大兴土木,拆毁明朝圆静寺,改建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命名为万寿山,大泊湖改名为昆明湖,万寿山、昆明湖总称清漪园,历时十五年完成。

后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三山五园同遭火焚,清漪园除别建筑外均成灰烬。但在以后,慈禧揽权,她不顾民族危亡,于同治年间几度指使亲信上书奏请修复圆明诸园。光绪即位后,慈禧便暗中挪用海军经费大规模地修建清漪园,改名颐和园。

这样的一座建筑群,虽然真正堪称山高水阔、景色秀美又壮丽,但看在林淮唐的眼里,只觉得万般嫌恶。在林淮唐以为,颐和园除了改建为一个免费参观的公园以外,实在不再适合用作任何用途——除非是外敌入侵之时,他可以考虑将颐和园该做兵营、校场之用。

但是一场北京事变,复辟武装在城区内的烧杀焚掠,不仅使原来北洋政府部门使用的会议厅、办公楼泰半损毁,而且就连许多前清时王公权贵的府邸也多数受到严重破坏,短时间内难以修复并利用起来。

要安置刚刚到达北京的中央执委会,还有中革军委和全国国大委员会下属的一系列部门和办事人员,除了颐和园建筑群以外,那似乎就只有紫禁城了。

林时爽便感叹:“红军刚刚进城,如果就住进紫禁城里,那政治影响实在太坏。人民会怎么看待我们?这将大大败坏社会党的形象。”

所以最后中执委讨论以后,虽然林淮唐本人投反对票,但多数执委均赞成以颐和园建筑群为新政府暂时的办公场所。

林淮唐拗不过众人,但他依旧坚持反对入住颐和园,只是部分同意到颐和园办公。至于自己居住的地方,林淮唐则是将自己长期存在兴闽银行的稿费取出,买下了林长民在北京的一座别院,用作私人居住之用。

这座二层小洋楼距离颐和园建筑群很近,方便林淮唐到颐和园工作,也便于警卫部门对他进行保护。

“我不搬,你们转告颂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我就住在这里,房间大小正合适,距离颐和园也近,工作、保卫都很方便,还有什么不好的吗?我看处处均极好。”

这天林述庆又派了中央秘书厅主任谢逸谋,来找林淮唐劝他搬家去颐和园住。结果自然不出所料,立刻就被林淮唐严词拒绝了。

谢逸谋含笑说道:“书记长,林副主席坚持您进颐和园也是原则,您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连围墙也没有,安全上缺乏保障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