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2)

本宫非良 琉璃风盏 2219 字 2019-11-25

妇人的女儿也不是个好东西,凭借着自己的哥哥的名声把自己嫁给了镇子上最有钱的屠户,竟从此对那祖孙俩不问不顾,出嫁之后再也没有登门过。

可怜那妇人,在自己女儿出嫁的时候跟着轿子走了很远,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女儿竟是要出嫁了,还是嫁到那么远的镇子里,她这个做母亲的不放心,却被自己女儿当做累赘,本就饿得发晕,又一下子被推倒在地,脑袋撞到了路边的石头上,当时就晕死了过去。

她那小孙子是个明事理的,一个人小小的一只,把祖母带回了家里,虽然没银子请郎中,但是幸好妇人清醒了过来,只是一双眼睛却是再也看不见了。祖孙两个孤苦无依,小孙子便去给人家做学徒,去茶馆当跑堂小二,甚至去码头搬运货物,遇见有点良心的雇主,便照顾他一二,给他寻轻松的活儿还给他工钱;若是碰见没良心的,给人家白干活也是有的。就这样,这个六岁的小孩儿竟撑起了祖孙俩的日子,饥荒过去了,春雨席卷大地,但是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老顾家再也没有能下地干活的了。

小孙子倒是个聪慧的,他找了村长把自家的地都低价承包了出去,村里人都晓得他家的状况,在价格上没有过多苛刻,秋日了还给他们祖孙俩自家种的粮食。旱灾饥荒的时候,他们被饥饿逼得没了人性,眼下日子恢复了正常,农民的朴实善良便又从灵魂深处渗透出来,叫他们不忍心苛待这对老小。

小孙子仍每天步行十几里去做工,赚些微薄的收入。他还经常去教书先生那里听墙角,一开始老先生生气,拿戒尺扔他,骂他偷听是是有辱斯文的行为,他也不躲,白白受着,慢慢的老先生发现了他的慧根,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样的东西,他总是记得比别人快,比别人牢,先生提的问题,不论多刁钻,他都能给予解答,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村子里的人都说,顾家小二是个聪明的,是块璞玉,就是命不好,若是加以打磨,以后定能成器。

后来,祖孙俩的“好日子”竟真的来了。小孙子十一岁这年,帝都里来了人,听村子里的人说,那些人都是锦衣华服,驾着的马车都是两匹马拉着的,车上还挂着六角琉璃灯,好不气派,好不华贵。

顾家祖孙俩被接去了帝都,人们都说顾小二那个发迹了的父亲终于良心发现了,回来接了自己的儿子与老母。可惜他那个没良心的妹妹,被留在了五和镇。

我替他研磨,思绪到这里便戛然而止。顾惟白,怪不得他会做宫饼,还能有奇思妙想,也怪不得他是一介文人却甚是有力,幼年受过的贫苦全都留在他的掌纹上,就算经过岁月的洗礼,也粗糙无比,叫人看着心疼。

而那户大人家,定就是安国公府了。我倒是听说过安国公府的传言,因着他们已经开始没落便没有留意,没想到他们内里竟有如此勾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