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篇(1 / 2)

六宫无妃 月斜影清 3342 字 2020-02-26

手机访问:m..com

参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

太子下马,放眼看了四周,黑压压的善男信女,各国的僧侣使节,南北两派人马都跪了下来。

高大气派的神殿辩经台,冷冷清清的北武当八卦台他的眼神一一扫过。

大祭司和拉法上人jiāo换了一下眼色。

只听得太子朗声道:平身。

正文 1838.第1838章 开幕式2

只听得太子朗声道:平身。

谢殿下。

众人站起来。

可是,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疑惑——现在,太子要走向哪里,就是一个关键中的关键。

是八卦台?

是神殿祭祀台?

不止大祭司,就连几名王爷都看着他,甚至一向淡定的通灵道长和王肃、陆丽等,心情都十分紧张。

大家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扫过旁边的观礼台上,最高的那个位置——那是神殿特意给陛下和殿下保留的,尤其是殿下的位置,更是做了jīng心的布置和铺排,用了足够的华丽,足够的诚意,就是为了欢迎他的到来——

孤今日代父皇出席,请南北双方的尊贵客人入席!

他的声音,在大理石地面上回dàng,传得老远。那是北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声音,粗狂,gān涩,却是明朗的。这和他的外形,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所有的妇女,正要欢呼,可是,却又不敢——那是一种无形的威严——绝不敢像对嵇阮欢呼一样。

都是美男子!

有些是用来偶像的!

有些,却是只能用来膜拜的!

北国的储君,此时,竟然无人敢于喝彩。

众臣面面相觑。

殿下代表陛下出席?

陛下为什么不亲自出席?

这意味着什么?

尤其,大家都知道,神殿是公开向陛下发出了邀请函的。在神殿的历史上,历次的大祭,从未少过历代皇帝的身影——因为,口耳相传的神话里,历代皇帝,都是受到大神护佑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句出自《左转》的微言大义,就是说,一国的大事,便是祭祀和征战。唯有这两件,才称得上一等一的要事。所以,很多叛逃的大臣,往往要携带了国内的祭祀组器,作为给对方王者的见面礼。

正文 1839.第1839章 开幕式3

最著名的是武王伐纣的时候,由于商纣王昏庸无道,残bào不仁,他手下的一名大臣,也就是他的一个叔叔,屡次劝谏无效后,gān脆心一横,偷了祭祀祖先的青铜器,投靠了武王。

纣王对此大怒,多次派人追杀,但都无果。

所以,这不仅是指的南朝传统,相比之下,北国等国家,因为文明程度不那么高,对于祭祀,更是看得重要。他们一切,大到战争,小到耕种,都要求神占卜。

如此时候,陛下竟然不曾出席!

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重要的事情?

诸王心里却各自松一口气,尤其是一些首鼠两端的大臣。他们迫于陛下的压力,不敢太过公开大祭司,现在,见到的是倾向于神殿的太子,这是否就说明,陛下已经有了妥协的默契?

陛下真的已经妥协了?

就连大祭司,眼神也一闪,黑瘦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