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人参可大补元气(2 / 2)

他之所以愿意还等在这里,并不是觉得贾清能周济他银子,而是是因为他很欣赏贾清的为人及品性,不好一走了之。又知贾清是一番好意,这才如此道。

贾清笑道:“柳大哥这次可是小瞧人了,咱们再说说话,保证不会让柳大哥失望就是!”

如此,柳湘莲只好压下心头急躁,怀着一看究竟的心思,坐下和贾清说话。

……

贾母这边,远亲降临,自然是要开接风宴的。

荣国府早在荣庆堂的饭厅内准备好了宴席,摆上了酒菜。寒暄了一会,自然是要进屋为薛姨妈及薛宝钗接风洗尘了。

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一桌,薛宝钗、黛玉等一桌。共两桌,主子小姐加起来十几人,王熙凤等人也不用立什么规矩,通通坐下陪客。

“一早就听到你们要上京,我是天天盼呢,总算是把你们盼来了!我琢磨着你们在京中的宅子怕是好些年每人住了,不如这样,就先在我们府里将息着,平日里也好和你这姐姐做个伴,或是咱们一起凑个牌局,怕也比独自住着热闹些!”

一坐下,贾母就开口留人道。

薛姨妈道:

“老太太既如此说,晚辈哪里还有不从命的?少不得也只能叨扰了。”

“哪里的话,你姐姐已经给你们备好了院子,就在咱们府东北边上,一处名唤梨香院的,原是为先国公爷养静所用……小小巧巧十来间屋,也有一道专门通往咱们府后街的门,正好你们哥儿进出也方便。对了,哥儿呢?”

王夫人道:“由琏儿领着见老爷去了。”

薛姨妈笑道:“他是个没缰的马,老太太不用管他。”

……

贾母一桌话音不绝,小辈们这一桌也是讨论热烈。

“宝姐姐,你们什么时候动身的?走了多久?一路上看了哪些名胜古迹?……”

贾宝玉在女孩子面前从来自来熟,一叠声的追问着薛宝钗问题。

探春道:“人家宝姐姐赶了那么远的路,这会子正乏呢,偏宝二哥哥你问题那般多,也不让人歇一会。”

薛宝钗则温和着答道:“我们三月里就动身了,只是所携带杂物较多,又一路游览名迹,这才耽搁了这般久。”

迎春平时都是不怎么开口说话的,此时见薛宝钗这么和善可亲的模样,也忍不住开口问道:

“姐姐,你们都游览了哪些古迹呢?给我们说说吧。”

薛宝钗道:“要说古迹,凡历朝历代以来,遗留下的古迹不知有多少,这会子却是说不完的……我只略说几个。”

“姐姐请说。”

薛宝钗整理了一番思绪,沉吟道:“像始建于元代的会通桥,通体都是用砖石砌成的,桥长约六七米,桥宽也有三四米,高也是三四米。中间是一方孔洞,桥面平稳非常。还有前明时的抄关,如今在临清府还有一处。上月我和母亲上去瞧了瞧,里面各式衙门摆设都还在,只是都荒废了。”

“宝姐姐,什么是抄关?”贾宝玉问道。

“嘻嘻,抄关都不知道,亏你还念了那么多书呢!那是用来监督漕运的衙门。”

对于姐妹们全部都聚精会神的听薛宝钗讲运河古迹,林黛玉有些不以为然。她可是也走过这一遭的!所以,这逮着一个机会,微微嘲讽了贾宝玉一句,她道出了答案。

薛宝钗笑道:“妹妹说的极是,抄关就是用来监管漕运税的。只是现在不用这个,所以只能用来给人们观赏看看,不值当什么了。”

林黛玉这种说话任性的风格,贾宝玉早已熟知。装作没听见的样子,贾宝玉继续追道:“宝姐姐,你再说两个......”

“宝玉,你宝姐姐才来,你别只顾着自己高兴,还不快起来,给你姐妹们斟酒,让她们都喝一盅!”

这是贾母的声音。

贾宝玉自无不可,马上站起来,拿过丫鬟手里的酒壶,按着顺序给姐妹们敬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