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动乱伊始——“八王之乱” 三(1 / 2)

司马家兄弟叔侄手足相残引发天下大乱,同时也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

当年三大藩王起兵讨伐伪帝司马伦时天下诸多州郡响应,但是手握重兵驻防幽州的安北将军王浚却始终按兵不动。因此成都王司马颖(此时已是皇太弟)对他怀恨在心,派人联合乌桓(少数民族,官渡之战后曾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单于准备暗杀他。但是乌桓单于临时变卦倒向了王浚,刺杀行动上失败。等东海王司马越兵败之后,王浚联络了司马越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鲜卑(少数民族)段氏等起兵讨伐司马颖,司马颖派兵迎击。

此时在邺城(惠帝一直被留在邺城)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初东海王司马越兵锋直指邺城时,东安王司马繇曾劝司马颖出城投降。现如今司马颖赢了战争,转手就把司马繇杀了。司马繇有个侄子一直侍奉在惠帝身边,他就是琅琊王司马睿。看见自己叔叔被杀,司马睿非常害怕,他的好友王导也劝他赶紧离开邺城回到封地,于是司马睿就悄悄的潜回封地琅琊郡。司马颖的这次失误于他个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但是却为司马家的天下续命一百年。司马睿就是后来把晋室南迁建康的晋元帝,王导就是后来扶司马睿登上皇位的丞相。

王浚等人的联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邺城城下,司马颖带着惠帝仓惶往洛阳逃去,当年魏武竭力营建的王都邺城沦入王浚和蕃人之手,乌桓、鲜卑在邺城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此时的洛阳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司马越带着惠帝御驾亲征之后洛阳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下张方所占据。惠帝和司马颖到了洛阳之后就有人上书说司马颖无能误国,应废掉他的皇太弟封号赶回封国,同时他们还想把张方给赶回驻地。但张方已经尝到了手握大权的滋味,怎可轻易罢手?

因为长时间逗留洛阳,张方手下的士兵们已经个个抢得盆满钵满的,就都想着赶紧回家,现在朝廷也有人要赶他们走,于是张方就顺水推舟准备离开洛阳。但是他走是有条件的,他要带着惠帝一起走,要惠帝迁都长安。张方的拳头大,虽然惠帝和朝廷大臣都不同意迁都,但最终还是连着洛阳城的财宝和女人都一起被张方的军队掳走了。临走之前张方还想放一把火烧掉洛阳,但有人劝他当年董卓火烧洛阳被后人骂了一百年,方才作罢。古都洛阳在经历了汉末的浩劫之后有经历了一次重大兵灾。

惠帝到了长安就是落入了河间王司马颙的手里,紧接着司马颖的皇太弟封号就被剥夺了,立了另外一个还在世的弟弟司马炽为皇太弟(此时司马炎的二十五个儿子在世的仅剩司马衷、司马颖、司马炽和司马晏四个了)。东海王司马越反抗司马颖失败后逃回封地,此时见张方掳走惠帝,立刻又站了出来,号召天下联合起来讨伐张方(实际上针对的就是司马颙),各地因为张方的行为堪比当年的董卓,所以都纷纷响应。同时,因为司马颖被废,当年他在邺城的时候还留有一定的好名声,他曾经的部下公师藩就借为司马颖报仇为由组织起义,响应之人也达数万。

在公师藩的“起义”队伍中有一个人很快就崭露头角,他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奴隶,起初买主见他长相不凡就恢复了他的自由之身,后来投到公师藩的“义军”之中,并且还被取了汉名,他就是羯族人石勒!

虽然司马越联军跟公师藩的“义军”还有冲突,但他们喊出来的口号都是针对河间王司马颙的,所以这下让司马颙非常的紧张。于是他一方面奏请惠帝放了司马颖以安抚公师藩,同时让司马颖率军抵抗司马越联军。但是司马越又联合了王浚和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军队战力飙升,一举重创了司马颙的部队。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的司马越派中间人到长安与司马颙商量,放惠帝回洛阳,然后两人平分天下。但张方坚决反对和谈,因为他知道自己当初掳掠洛阳是多大的罪,和谈成功的话自己必然是替罪羊。他蛊惑司马颙,说我们有函谷关的天险,关中的富饶,殿下又协天子以令诸侯,区区司马越迟早会被殿下拿下的。但是紧接着战场上失利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司马颙坐不住了,立刻用计杀了张方,并把他的人头送给了司马越以求和谈。此时在洛阳指挥前线的司马颖也败下阵来,准备逃回长安,半路听说张方被当做替罪羊杀了之后吓得也不敢再进城了。

司马颙觉得张方的人头都送给了司马越,那么接下来就等着在谈判桌上攻城掠地了,可惜他不知道那句“战场上打不赢的,谈判桌上也不可能打赢”。但司马越好像知道这句话,军队持续向长安挺进。司马颙知道后大感后悔,匆忙再组织部队抵抗,但为时已晚,不久便全面败退,自己也单枪匹马躲进了大山里不敢出来。

司马越联军打进长安后,鲜卑士兵在城内又一次烧杀抢夺、奸淫掳掠,古都长安也同邺城、洛阳一样历经一次浩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