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1 / 2)

千秋长歌 平山归来客 4690 字 2020-02-07

熙宁三年七月,不断有令文自车骑将军府传出,大多都是任命东方士子为地方县令等官职的文书。经由吏曹尚书杜审、行台右丞卫鞅与大行台独孤兆三层审核之后,再将任命书一一送达士子手中。

如此一来,雍州官场上顿时便出现了大批来自东方的名士,虽然他们尚没有政治中心,但已经分布到各地基层,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批新任命的地方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山东寒族出身的年轻人,也有一小部分是来自山东大族。

就在人都在着嬴曦的下一步动作时,他却忽然蜗居府中,将政事全部交予行台府。

时间就这般过去了三个月。

十月初七,一则自行台府颁布,并盖上了车骑将军嬴曦与大行台独孤兆两人印绶的文书在栎阳乃至整个关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自是日起,于雍州行“料民”,由行台右丞卫鞅全权负责,车骑将军僚属赵武、范烨、杜佑、郑侨协助行事。

所谓“料民”,即国府为加强税收而进行的清查土地、清点人口的措施,此次料民的范围,包括了整个关中六郡与陇右三郡,这将是一个极其沉重的任务。

更的是,一些大族似乎嗅到了一些不寻常的气息,他们感觉到,嬴曦此举,好像并不是常人所想的那般单纯。

在独孤兆宣布独孤氏将其所属的全部封邑与属民统一上报国府,并计点赋税后。各大族终于确认了这一猜想。

嬴曦,这是要拿关中大族开刀了。

一时间,整个关中大地风起云涌。各大族皆如伏于密林的猛虎,蠢蠢欲动。

独孤氏已然态度明确地站在了嬴曦一方,赵氏、韦氏、杜氏与范氏这几个原本与嬴曦交好的大族则始终态度暧昧,未与表态。

蒙氏没有对此表态,但蒙皋在陇右、蒙肃在冯翊却已经在贯彻行台府的政令,实行全郡料民。

李氏与韩氏则在十一月忽然表示明确反对此“料民”之举,不但在行台府中公然上书独孤兆,而且还驱逐了前来计点土地与人口的官员。

这两个大族一举起反抗大旗,顿时又有数个大族效仿两家,拒绝官府的统计。

当工曹尚书李敢和行台左丞韩舒反对料民的奏章被行台府送到车骑将军府上时,嬴曦的脸上不禁浮现起一抹冷笑。

次日,威远将军韩信便率军五千,直接赶往扶风、新平两郡的韩、李属地,亲自护送计点官员,但有反抗者,杀无赦。

面对李敢和韩舒的上门责问,嬴曦不慌不忙,一句轻飘飘的话便将两人噎得半晌无言。

“春天与戎狄的苦战想必两位也都知道了,如今大军缺乏粮饷兵器,且百姓已然无力承担,尔等身为关中大族,为大军贡献乃是应尽之责,若是再有异议,孤便只好让二位各自率领本部北上,抗击戎狄了……”

面对嬴曦的威胁,韩李二人半晌无言,最后,却也只能拂袖而去。

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其他大族基本上都默认了嬴曦的“胡作非为”。最终,孤掌难鸣的他们在付出了数十个奴才的小命之后,却也只能屈服于嬴曦的刀枪之下。

一场轰轰烈烈的料民大计便这样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宣告完成。此事过后,关中人忽然认识到,嬴曦对整个雍州的掌控力,已然不下于昔日的秦侯嬴平。

在他刚刚击败嬴壮之时,便实行了在政坛上全面让利于大族的策略,以此来换取嬴氏宗亲与他本人亲信在军中的掌控。时至今日,人们终于明白了他此举的用意。在独孤兆全力、赵氏等族任其施为的情况下,彻底掌握了军队的嬴曦便可以将这些大族玩弄于股掌之间。

最终,在年底的统计上,计算得关中总户数约三十万户左右。嬴曦在年终大宴上宣布,将在对戎狄战争中俘获而来的牛羊马匹全部按户籍分发给百姓,并发布政令,鼓励全民饲养马匹,每年上交马匹与官府的人家,可按照其价值减免赋税,如有上交马匹数量较多者,还会赐予民爵。

这一举动使得原本对料民之举颇有微词的百姓一下子欢欣鼓舞,争相来到各地官府登记,领取牲畜。嬴曦亦派遣沈邕、卫鞅、赵武等人亲自负责,率军将这数十万头牲畜分配到各地。

在开春之前,嬴曦又以行台右丞卫鞅为总负责人,丈量关中土地,对其进行重新规整。并下令扩大陇亩制度,将原本的百步一亩扩大为一百六十步一亩,包括各大族所属的土地也是如此。且对各大族征收的赋税与百姓一样,为二十税一。如此一来,陇亩扩大等于再度减免百姓上交的赋税,此举再度让嬴曦获得了百姓的拥戴与。

除此之外,嬴曦还下令,鼓励关中百姓迁徙至陇右,迁至陇右三郡的移民皆可获得土地。凡十五岁以上男子可授露田四十亩,女子二十亩;每户并授桑麻之田十亩,家有耕牛、奴婢者另授田。

此令一出,顿时便引起了关中百姓移民陇右的风潮。使得原本因胡虏肆虐多年而导致地广人稀的陇右开始恢复元气,同时嬴曦还下令于陇右实行屯点制,采取寓兵于农之策,如此一来,在确保防卫的同时又降低了当地对军粮的需求,堪称一举两得。

熙宁四年开春,嬴曦依惯例举行了启耕大典,宣告着轰轰烈烈的关中改革开始。

……

星移物换,岁月川流。神都洛阳却是风采依旧,如一条巨龙坐卧于神州之中,俯视着天下万物。

凤仪殿内光彩依旧,殿后的御花园里,时不时传来男子的轻笑与幼童的叫喊。

穿着一身常服的姬职毫无往日的阴沉模样,此时正蹲下身体,面目含笑,在逗弄着一个幼小的孩童。

这并不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却是他第一位嫡子,他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安”,望他一生安平,望他将来即位之后,能够让天下安平。

在这对父子不远处,独孤霓裳独自坐在秋千上,目光中带着笑意,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

这是她的儿子。

自那日得知自己已有身孕之后,她深感痛苦,选择隐居菩提,借这佛门净土来宣泄自己的嬴曦的愧疚之情。

随着日子渐渐过去,不知为何,在独孤信与姬职的百般劝说下,她终究还是离开菩提庵,回到了凤仪殿。

孩子出生之后,她的心态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转变,的愧疚似乎都烟消云散,唯有偶然的午夜梦回,她才会在泪眼朦胧间,再度记起那个人的背影。

但如今,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