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额哲献城(1 / 2)

额哲思前想后觉得唯有投降才有活路?因此经过艰难的思索?他终于做出决定ベ

他之所以还要咬牙?倒不是因为他多么忠心大清?现在迫不得已?而因为他的几个娘亲都在大清的京师?说的好听是妃子?是皇上的恩宠?其实不止是伺候皇上的?更是人质?如果额哲对大清有二心?肯定首先倒霉的就是他的这几个娘亲?现在皇太极虽然死了?但是多尔衮还在?因此这种人质关系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他的娘亲从侍候皇太极?变成了侍候多尔衮了ベ

额哲如果投降大明?他的这几个娘亲绝对得大祸临头ベ但额哲现在也没有办法了?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吧?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就像当初他们母子投降大清一样ベ他只能在此祈祷他的几位娘亲了ベ

额哲做出决定后?并没有声张?因为不是他想投降大明就能投降大明这么简单?还得与城外的军将会晤?谈妥条件?必须明军同意了才成ベ另外城中还不全是他的兵将?还有相当一部分满洲军队?如果达成协议?献城投降之事还须运筹一下ベ

因此他必须做周密些?把手下的心腹军将叫到近前?耳语了几句?这些军会意领命出去了ベ

第二天晚上?城上的兵将向外面射出了几箭?这几支箭上都绑着一封信?城外的蒙古兵将夜巡时发现后?捡起来交给了巴林和巴彥布沙尔ベ

他们打开一看?箭信的内容都是一样?信是额哲亲笔所写?身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巴林一眼就能认出?仔细的看了信的内容之后?又验看了信末的署名和印鉴?觉得这封绝对不是伪造的?然后巴林和巴彥布沙尔相互交换了意见??

三天之后?额哲在西城外会见巴林和巴彥布沙尔?之所以选择西城?是因为西城一带守城的兵将全是额哲的亲信?这里有几个满洲军将?已经被找借口调开了ベ

满身甲胄的额哲带着护卫兵将出现在城头?他手扶垛口往城外观看ベ

城外的护城河畔?两百米开外有一支蒙古铁骑?巴林和巴彥布沙尔身披重甲?由上千名兵将保护着ベ

天气晴朗?双方相距几百米?看得清清楚楚ベ

"下面可是巴林兄弟吗?"额哲酝酿了一下情绪?声调缓和而低沉?他们是兄弟?虽然不是从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但身上都流淌着林丹汗的血?本该是亲如手足的一家人ベ

"王兄?正是小弟ベ"巴林看到额哲动情?他也有些怀旧?这兄弟俩以前的感情还是相当融洽的?在林丹汗病故之前?他们处得真跟亲兄弟一样ベ

只是他们的父亲林丹汗死了以后?他们俩才分道扬镳的ベ现在兄弟俩这么年不见了?又想他们的父辈和汗国大业兴衰起伏ベ巴林还动了真感情ベ

"一别数载?弟还好吗?兄甚是想念?决非作态ベ"额哲说着?眼圈还真红了ベ

旁边的巴彥布沙尔一看?这兄弟俩跑这里聊天来了?究竟怎么个碴儿?难道额哲约我们来相见就是为了和兄弟叙旧?他沉住气在旁边静静地听着ベ

"多谢王兄挂怀?这些年小弟还过得去ベ小弟也思念王兄?"巴林喉结也有些抖动?但是他觉得此时不是叙旧情的时候?现在他们兄弟各为其主?那两是两国的仇敌?这是隔着城墙和护城河?否则就得兵戎相见?你死我活ベ

因比巴林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对城头上的额哲厉声道?"今日之约?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额哲也只得说正事了?他先长长叹了口气?"兄弟ベ想我们的先人父汗是何等的英武神勇?而愚兄却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苟且偷生?真是生不如死?愚兄想与大清决裂?与大明重结盟好?天下嚓哈尔人是一家?我等还是亲兄弟??"

说到这里巴林就明白了?原来他想投降过来?哦?现在大明节节胜仗ベ大清损兵折将?已经招架不住了?他这是走投无路了才想起了投降?早干什么去了?

林丹汗死后?两个儿子政见不同?当时长子额哲想保住他的嚓哈尔汗王之位ベ和几个娘亲商议之后?决定投降大清?但次子巴林不同意?说这是认贼作父?父汗的在天之灵也不会答应的?因此兄弟俩就闹翻了ベ结果巴林拉走了一部分嚓哈尔人?大部分嚓哈尔人跟着继承汗位的额哲投降了大清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