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国无利,不外交(1 / 2)

朝鲜现在不打算侍奉大清了?要继续侍奉大明ソ

林毅当然高兴?这样的好事真是可遇不可求?这无疑是自从李岩等人集体归顺大明以来的又一大快人心之事ソ也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必须得载入史册ソ

时来天地皆同力ソ朝鲜国王在这道密诏写得非常客气?先是忏悔自己不得以不离开大明投靠大清的罪过?祈求林毅的原谅ソ接着表达了自己愿意继续大明永结盟好的诚信?年年进贡?岁岁称臣?为大明马首是瞻ソ

紧接着下面开了一份礼单?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马匹不必说?更耀眼的还有100名朝鲜美女ソ

这些代表了朝鲜国王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望笑纳ソ

林毅乐不可支?当然照单全收ソ就是国王不送这些礼物?林毅也愿与朝鲜通好?哪怕是两国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林毅也求之不得ソ

更何况现在朝鲜甘当小弟?愿意继续奉大明为带头大哥ソ

林毅高兴归高兴ソ但是不能得意忘形?林毅对这一现象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凡事不能看表面?必须得透过现象看本质ソ

对于半岛上的国家来龙去脉前生今世?作为一个穿越者?而且还是个受过特殊教育的特种兵ソ林毅当然比别人掌握得更透彻ソ

朝鲜此时为什么从大清又倒向明?而为什么前几年从大明的怀抱又倒向大清?这都不是偶然的ソ

1636年的时候?表面上朝鲜是被大清征服了ソ其实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大明朝国力的衰退?自顾不暇?怎么罩着手下的小弟?

现在的大明朝对朝鲜并未出一兵一卒ソ而他们现在就主动倒过来了ソ这说明朝鲜人真的不傻?一直关注着大明和大清之事?这也等于关注他们自己的家事?消息也相当灵通ソ

大明朝虽然崇祯皇上上吊了?但是大明旗帜不倒?而且实现了平稳过渡ソ国力比以前更强?山海关大战?皇姑屯之役?均以满清鞑子的败北而结束?与大明一衣带水的朝鲜?尽管没有通信卫星等后世的通讯工具?但也绝对掌握了ソ

也就是说?此时朝鲜来使绝非空穴来风ソ

对于国际之间的这种关系里并不陌生?在穿越之前?他通过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大国之间的博弈?小国之间的变脸?都熟悉为常了ソ

政治风云变幻的背后是实力加智慧的较量?更是利益的驱动ソ

人无利?不起早ソ国无利?不外交ソ林毅非常赞成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ソ

因此对于朝鲜华丽转身?林毅觉得很正常ソ

林毅非常赞赏的看完了朝鲜国王这封信?当着朝鲜来使丰臣秀的面大加赞赏朝鲜君臣识时务?是英雄民族ソ

但是空口无凭?崔成秀回去还得向国王交旨?当然得写点东西?正所谓私凭文书官凭印ソ

林毅当然知道朝鲜国王现在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大明朝的庇佑?

国与国之间?与人与人之间非常相似ソ大哥不能白当?小弟也不能白干ソ

因此林毅提笔在手?刷刷点点?给朝鲜国王李倧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林毅对国王的审时度势大加赞赏?并表示不计前嫌?仍然一如既往的与朝鲜保持友好关系ソ朝鲜如果有难?大明绝对不会坐视不管ソ要人给人?要枪给枪?要银子给银子?不遗余力ソ

写完之后?林毅亲笔签名ソ又用了御印?交给来使崔成臣秀过目ソ

崔成秀非常激动?代表朝鲜国王?对林毅再行参拜大礼?接下来林毅与这位朝鲜来使又一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ソ

崔成秀表示回去后立即奏请国王?将派往大清的军队撤回ソ派兵入大明参战ソ

林毅摇头道?"贵使不必如此?我大明虽然连年征战?但是瘦使的骆驼毕竟大于马?小冰河气候已经成为过去?中原一带农耕复苏?民得以安居乐业?江南本就是富庶之地?商贾方兴未艾?目前大明雄兵仍不下百万?对付国内的流贼和关外鞑子还不在话下?更何况满清仍边蛮小邦?也不是本监国说句大话ソ这十万大军足以打到盛京了ソ"

虽然林毅说这话有点水分?但崔成秀一点也不觉得林毅是在吹牛皮?反而从他身上似乎看到了太祖和成祖的风骨?唯诺连声道?"监国雄韬伟略?小臣佩服之至?下一步弊邦当作何打算?还请监国示下ソ"

林毅思忖道?"现在大清处心积虑经营的宁锦防线?即将土崩瓦解?本监国的十万雄师剑指大清的京师指日可待?贵使回去后?让你们国王尽量满足鞑子的一切条件?先不要和清鞑闹翻ソ他们不是要求贵国追加两万兵马吗?索性一并答应他?本监国兵监盛京城下之日?也就是贵军倒戈相向之时?到那时里应外合?共破大清ソ"

崔成秀闻言大悦?"监国明鉴ソ此计甚妙ソ小臣回去后一定奏请我主尊旨照办ソ"

然后崔成秀又压低了声音?在林毅的耳边道?"监国胸怀天下?人心所向?小臣和我主都希望监国早日荣登大典ゾ君临天下ソ"

"哈哈?此事以后再议ソ"林毅笑道ソ

君临天下那不过是个形式?这还不是全凭老子一句话?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ソ大明内部流贼未平?关外鞑子未灭?老子可不能学李自成?功败垂成?等水到渠成之时?老子想不坐那把椅子都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