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阳葬(1 / 2)

借命 水依生 3857 字 2020-03-06

在中国一些偏僻的地方,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风俗和习惯。例如西藏的天~葬、树葬!湘西的悬棺葬等等,但是大家一定没听说过一种风俗,它的名字就叫做“阳葬”!

在解放之前,东北地区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庄名为梨树村。正因为它地处偏僻,所以村庄里的人们都抱着守旧的思想,闭塞的环境也让他们古来的风俗习惯得以延续。

梨树村有个传下来的不成文的规矩,老人活到六十八岁,就要被下一代的子女送进山上的活人墓!什么是活人墓?顾名思义,就是把活人放进挖好的山洞里,砌上石头,活活的闷死在里面。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这种规矩有一个名字:“阳葬”!

传说只有被“阳葬”的老人,才会被老天收养。也就是把老人送给老天来养活,又名:“天养”;如果没有按着规矩“阳葬”,那么超过六十八岁的老人就有可能变成“凵(qian第三声)子”!在村民眼里,凵子指的就是山鬼。

在最初的时候,凵子是指被已经变成山鬼的老人。可是习俗这种东西总是随着时代渐渐的影响着事物的发展,现在凵子已经不仅仅是指变为山鬼的老人了,而是指所有六十八岁以上的老人。

“阳葬”的过程也很简单,在老人六十八岁生辰那一天,有子女的老人选一个孩子,没有孩子的孤寡老人会有村里的下一辈青壮代替。被选择的人会带上足够的食物,背着老人上山,来到村子划定的“天养地”!也就是全村人的祖坟所在。按着村子祖坟的排列位置开始造墓!#_#77713470

造墓的时间为三天。不能快也不能慢!这三天称之为“守阳”,也就是最后守在阳间三天,让老人回忆自己这一生。在这最后的三天里,老人一定要吃上一些好的,一般都是鸡鸭一类的肉类。这几顿饭又称为“上路饭”。

第三天的午时,活人墓造好,就要把老人送进去,并且给老人留下一些吃喝,并且赶在天黑之前,将活人墓的洞口砌死!送葬的人就可以下山了。

下山以后就要去村长和老一辈的长老那里领红包,又叫“送葬银钱”!把自己的父母或者孤寡老人送去“天养”在全村人看来是一种孝行,领取红包也是习俗中的一个环节。

领完了红包,老人的子女们要在家里挂上红白两色的布幌,告诉村里的人阳葬已经完成了。

那一年,梨树村莫家的老太太已经到了六十八岁。莫家本有三个儿子,但是由于二儿子早夭,只剩下了莫老大和莫老三两个兄弟。#7.7713470

莫老大为人憨厚,重情重义,是典型的东北汉子。莫老三却正好相反,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个游手好闲的主儿,不务正业,东游西逛。连房媳妇儿都没讨上。

但是在送莫老太太阳葬的事情上,却异常的积极。

莫老大本也是一个见不得生离死别的人,挥挥手,于是这件事情就落在了莫老三身上。莫老三是莫家最小的儿子,也是莫老太太最疼爱的心头肉,以往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莫老太太都会给莫老三留着。

莫老太太被莫老三背在背上,走山路的时候,她时而用颤颤巍巍,满是老茧的手给自己儿子擦擦汗。时而又从自己身上扯下一块一块的布条,挂在路过的树枝上。两个人就这样到了天养地。

莫老太太一边叹着气,一边看着挥舞铁锹的莫老三,语气迟缓的念叨着:“回去的时候要看着布条走,那条路近,晚上山里有山鬼,会让人迷路!”

莫老三不耐烦的应了几句。当莫老三挖好活人墓的时候,已经是当天的下午了。他抱起有些愕然的莫老太太,将她放进了活人墓里。从怀里掏出了四个饼子,丢给莫老太太,就开始砌洞口。莫老太太看着自己的儿子,摸了摸手里四个硬梆梆的饼子,什么也没说。默默的看着莫老三快速的砌好了墓。

她在漆黑的活人墓里听着莫老三的脚步声越来越远。直到消失。

莫老三哼着小曲下了山,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他径直来到了村长家,敲响了村长家的门。村长见仅仅是一天的工夫儿,莫老三就下了山,揉了揉浑浊的眼睛,有些愕然的问道:

“老三啊,你娘呢?”

莫老三一听,拍了拍两只手,咧嘴一笑:“已经送去天养了。放心,墓砌的结实着呢。”

村长一听,连忙又问道:“那你给她留啥吃的了?”

“俺给留了四个饼子。”莫老三想都没想的回答。

这些话正好被干完农活回来,路过这里的莫老大听见了,看着老三一副迫不及待讨送葬银钱的模样,再想想当年莫老太太对老三宠到骨子里的疼爱,莫老大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弟弟竟然这样对老母亲,老母亲生前操劳,没来的守阳也就罢了,临走时候阴阳相隔的最后一顿饭,竟然就只有四个饼子。

他想到这里,再也忍不住,冲进村长的小院,对着莫老三就是两记重重的耳光。

莫老三顿时被打懵了,他捂着脸看着莫老大,莫家大嫂也闻风而来,顿时,女人的哭声,男人的骂声交织在一起。

最后还是莫老大喘着粗气,红着眼睛说:“俺要上山给娘挖出来,她一辈子也没吃过一口好的,不能让她就这么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